ENG  |    |
《在地若天—灵性的根基和探索》
《在地若天—灵性的根基和探索》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The Found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温伟耀  (W. Y. WAN)

978-988-8165-66-7
158.00
:296

书籍及系列简介

现代基督徒面对不同的灵修传统与灵修操练,常会提出一种疑问:「活在现代的世界,这些历史上重要的灵修经验和操练,在今日的华人处境中是否仍然合适与可行?」

在这套着述中,作者从华人当代文化潮流的处境作起点,以现代人面对自我与关系、并现实生活挑战的挣扎与张力作为切入点,将人与上帝的关系放在论述主轴,尝试在基督徒的灵性困境中,指出灵修传统里前人所留下的经验与智慧,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说明,这些属灵原则与操练如何引导不同时代的人经历生命的改变。


系列简介:

温伟耀基督教灵修学系列

本系列按着历史的先后而编写,三册各自有其主题和方向:

1.《在地若天—灵性的根基和探索》,由《圣经》的基础出发,主要探索基督教灵修传统在东部地区教会(北非、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希腊、俄罗斯)的体会和发展。

2.《爱里联合—享受丰盛的生命》,主要探索中世纪西欧地区(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的灵修传统。

3.《和光同尘—在纷乱中活出真理》,重心放在自「宗教改革」以后,基督新教的灵修传统在新时代的挑战中如何迈向新里程。

三册皆有一个共通核心—探索和重建现代人的灵性生活。

作者简介

温伟耀

温博士早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物理学,以量子力学研究取得硕士学位,后转为研究哲学及宗教学。1984年,取得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专研西方哲学及基督教神学。1990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专研中国哲学。199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兼任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杰出神学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亚洲神学中心研究员。近年受邀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学府的客座教授。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荣休教授。

目录

杨序 千锤百炼始出来 杨熙楠
潘序 从古典到当代的搭桥者 潘怡蓉
自序 上帝的恩赐和选召 温伟耀

第一章 认识基督教信仰传统中的「灵修学」

第一部 认认真真地做个「基督信徒」—体验、体会「基督教灵修学」
一、 究竟「基督教灵修学」是什麽?
二、 「基督教灵修学」与「基督教教义神学」的不同取向和历史发展脉络

第二部 基督教灵修学与我的信仰历程
一、 上帝在我生命中吊诡而奇妙的安排
二、 发现属灵经历的关键性
     1. 大学一年级的属灵挣扎
     2. 牛津求学的发现

第三部 基督教灵修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中特别值得推荐的作品
一、 第一个时期:从第四世纪的修道主义至拜占庭帝国(第一世纪到十四世纪)
二、 第二个时期:中世纪的西欧(第十世纪到十六世纪)
     1. 中世纪—从开始到高峰时期
     2.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三、 第三个时期:从「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到近代(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
     1.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时期(十六世纪)
     2. 从「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
     3. 十九世纪的东正教与天主教
     4. 二十世纪的美国天主教与中国教会

第四部 「现代人的灵性生活」的挑战
一、 都市化的生活特色
二、 「自我」的问题
     1. 放纵欲望与意志力薄弱
     2. 自我意识的纠缠
三、「亲切关系」的转型
     1. 人际关系的功能化(工具化)
     2. 「亲近上帝」的浅薄化和功能化
四、挑战

第二章 《圣经》的灵修学—与上帝相遇和对话的祷告生命

第一部 《圣经》中的属灵经历
一、 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有情意的无限他者
二、 基督教的「情意相遇」宗教经验
     1. 宗教经验—迈向超越领域的心灵体验
     2. 尼雅图论「宗教经验」与「奥秘经验」
     3. 以《出埃及记》三1-6为实例
     4. 《圣经》中的宗教经验模式
三、 《圣经》中人与上帝有情意相遇的宗教经验模式(1):上帝透过超自然的方式直接向人启示自己
     1. 上帝向人「直接显现」
     2. 上帝差遣他的「使者」代表自己去传递信息和在「异象」和「异梦」中向人显现
     3. 「旧约」时代:上帝直接向人说话、与人对话
四、 《圣经》中人与上帝有情意相遇的宗教经验模式(2):「新约」时代—上帝
主要以圣灵的身分向人说话、与人对话
     1. 上帝以圣灵的身分与人沟通,开展了上帝与人相遇的一个新阶段
     2. 上帝与人相遇的新阶段—圣灵继任了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
     3. 圣灵虽然是在人心灵的深处与人相遇,但他同样是一位有智慧、有情意的主体

第二部 《圣经》灵修学的实践操练(1):关于祷告的经历—如何聆听和分辨出上帝的声音?
一、 两个基础
二、 辨认上帝的声音:是「熟悉」的问题,不是「公式」的问题
     1. 关键—「人的生命品格」和「人、神亲密关系」比寻索「律则」来得重要
     2. 对上帝声音熟悉的「直觉」
三、 识别上帝说话的特质
     1. 上帝的声音带着能力和权威
     2. 上帝说话的风格
     3. 上帝说话的内容
四、 实践的问题:如何进行对上帝的声音「熟悉」的操练?
     1. 调准专注
     2. 迅速回应
     3. 清除障碍
     4. 记录检讨
五、 「三重亮光」的相互配合
     1. 圣灵感动和《圣经》真理的印证
     2. 圣灵感动和环境[际遇]的布局

第三部 《圣经》灵修学的实践操练(2):圣灵在人心灵中更新与扭转的动力
一、 人与上帝和好后,内在心灵所发生的扭转与更新
     1. 与上帝的关系及身分上的转变
     2. 圣灵的内住与更新
二、 心灵转化的具体动力结构
     1. 「即时的改变」(上帝当下的恩典,Gratia Actualis)—圣灵作为超然外来力量当下的抗衡与推动
     2. 「逐渐的改变」(上帝常驻的恩典,Gratia Habitualis)—圣灵的内住令信徒逐渐离恶向善

第四部 总结

第三章 修道主义的灵修学—宁静、独处与意志操练的工夫

第一部 修道主义的兴起和历史因缘
一、 修道主义兴起以前的基督教修道精神
二、 四世纪修道主义急速发展的原因
     1. 外部的原因:当时整体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情况
     2. 内部的原因:教会信仰生活戏剧性的转变带来的堕落
     3. 先驱领导者的榜样和魅力

第二部 修道主义的两种模式
一、 走向独处的生活模式(Eremitic Monasticism)—以圣安东尼为典範
二、 走向群体的生活模式(Cenobitic Monasticism)—以帕科缪、努西亚的本笃为典範

第三部 修道院的生活和体验
一、 修道院的生活空间
     1. 教堂—群体敬拜的场所
     2. 依附教堂的建筑—生活和灵修的场所
     3. 修院的院落(precinct)—自给自足的家园
     4. 综合观察:修院的生活空间「正常」吗?
二、 修道院的生活节奏
     1. 早上的生活安排
     2. 下午的生活安排
     3. 黄昏到晚上的生活安排
     4. 晚间(夜半)的安排

第四部 修道主义的现代属灵意义(一):独处与宁静
一、 「独处」的两种形态—「退修」式与「修道」式
     1. 「退修」式的独处
     2. 「修道」式的独处
     3. 再以「专业」的概念类比「修道主义」的生活模式
二、 修道主义体验对属灵生活的启迪
     1. 寻索上帝—修道者为什么要追寻彻底独处和宁静的生活方式?
     2. 与上帝相遇的心灵空间—「逃离世界」的积极意义
     3. 进入修院高墙的深刻意义—《圣本笃教规》对灵性生命的启迪
三、 探究修道者的心灵世界(1):「彻底独处宁静」是一种怎样的经验?
     1. 外在的安静—宁静的环境
     2. 进入内心的宁静状态
     3. 宁静了,才听见和熟悉自己内心的声音和上帝的声音
四、 探究修道者的心灵世界(2):他们是埋没了生命的意义?
     1. 彻底的独处和宁静的状态—基督教与东方宗教修为
     2. 彻底的独处和宁静并不孤单和沉闷
     3. 独处却不孤单—在与上帝相遇中向前迈进的旅程
     4. 从「与上帝的沟通」转向关注「内在心灵的状态」
五、 探究修道者的心灵世界(3):修道经验与《圣经》的属灵经验
     1. 发掘与转向—漫长时间彻底独处和宁静的结果
     2. 修为的深刻体验不能取代建立亲切的关系
     3. 从修道主义开始的天主教灵修学是「歧途」吗?

第五部 修道主义的现代属灵意义(二):意志力的操练
一、 什么是「意志力」?
     1. 「意志坚强」与「意志薄弱」
     2. 意志力(1)—能够规範自己的自我推动力
     3. 意志力(2)—把持心思不被干扰的专注力
二、 坚强的意志必须训练—运用坚强的意志过活
三、 修道主义运动的意志力训练
     1. 「单纯的保罗」拜师圣安东尼
     2. 「矮子约翰」的「顺服的果实」
四、 意志力的操练和结构分析
     1. 作为一种「训练」,而不是在于要「完成任务」
     2. 意志力的坚强和薄弱的分析
     3. 总结:坚强的意志力与属灵生命
五、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实践意志力的操练
     1. 高度现代化的生活—令我们意志薄弱的危机
     2. 在现代的生活中如何操练意志力?
     3. 结语

第四章 东正教的灵修学―不住的祷告与凝视天窗的眼目

第一部 引言:东正教―一个陌生的课题?
一、 东正教的信仰和传教风格
二、 俄罗斯东正教的开始
三、 东正教传入中国

第二部 东正教的历史和信仰根源―拜占庭帝国
一、 第一阶段:从建国至极盛然后中衰(公元330-867年)
     1. 帝国的建立(330-527)
     2. 帝国的全盛时代(527-610)
     3. 帝国的中衰(610-867)
二、 第二阶段:由帝国的中兴再至衰落而崩溃(公元867-1453年)
     1. 帝国的中兴(867-1056)
     2. 帝国的再衰落与崩溃(1056-1453)
附录:拜占庭帝国历史纲要(330-1453)

第三部 孕育东正教的属灵土壤―拜占庭帝国独特的信仰生活
一、 东正教的属灵气质和特色(1):继承「旷野教父」修道主义的灵修传统
二、 东正教的属灵气质和特色(2):政治和宗教的「和谐共存」
三、 东正教的属灵气质和特色(3):拜占庭帝国时期的「耶稣祷文」和「圣像」论争
     1. 关于「耶稣祷文」的论争
     2. 关于「圣像」崇拜的论争
四、 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到世界各地

第四部 「耶稣祷文」
一、 《俄罗斯朝圣者之旅》的属灵体验
二、 不住的祷告—从「意识」到「潜意识」
     1. 自觉的「意识」与不自觉的「潜意识」
     2. 另一种从「意识」植入我们「潜意识」的动力—不断重复的经验
     3. 高度现代化的社会—潜意识的战场
     4. 操练「耶稣祷文」的独特意义—从「意识」层植入属灵的潜意识
     5. 操练「耶稣祷文」的困难
三、 操练「耶稣祷文」的灵修学根据
     1. 呼喊上帝名字的力量
     2. 属灵的动作—举首尊崇与俯首谦恭
     3. 重复诵念单一祷文的深刻意义
四、 重覆诵念短祷的操练—「耶稣祷文」的现代版
     1. 再思「耶稣祷文」的限制
     2. 「短祷灵修操练」—「耶稣祷文」的现代版操练方式倡议

第五部 圣像
一、 「圣像」是什么?
二、 圣像的灵修意义
     1. 用眼去看的灵修
     2. 指向「神圣的意识」和「属灵的真谛」
三、 怎样进行圣像的灵修?
     1. 选取你的圣像
     2. 摆放圣像
     3. 方式(一):静观圣像的属灵经历—专心凝视、默想、祷告圣像
     4. 方式(二):让圣像成为属灵潜意识的心灵背景图像
四、 抗衡「凝视」的诱惑—现代人眼目的情欲
     1. 凝视的诱惑
     2. 圣像灵修作为抗衡「凝视的诱惑」
五、 如何鑑别「圣像」的优劣?可否以其他图像取代?
     1. 我们不会用西方近代艺术的美感标准去评估一幅圣像的价值
     2. 圣像刻意不表现立体感,为了让我们经历体会被上帝所凝视
     3. 怎样去选取属灵上适合自己的圣像?

 

 

Institute of Sino-Christian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