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在地若天—靈性的根基和探索》
《在地若天—靈性的根基和探索》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The Found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溫偉耀  (W. Y. WAN)

978-988-8165-66-7
158.00
:296

書籍及系列簡介

現代基督徒面對不同的靈修傳統與靈修操練,常會提出一種疑問:「活在現代的世界,這些歷史上重要的靈修經驗和操練,在今日的華人處境中是否仍然合適與可行?」

在這套著述中,作者從華人當代文化潮流的處境作起點,以現代人面對自我與關係、並現實生活挑戰的掙扎與張力作為切入點,將人與上帝的關係放在論述主軸,嘗試在基督徒的靈性困境中,指出靈修傳統裏前人所留下的經驗與智慧,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這些屬靈原則與操練如何引導不同時代的人經歷生命的改變。


系列簡介:

溫偉耀基督教靈修學系列

本系列按着歷史的先後而編寫,三冊各自有其主題和方向:

1.《在地若天—靈性的根基和探索》,由《聖經》的基礎出發,主要探索基督教靈修傳統在東部地區教會(北非、巴勒斯坦、敘利亞、土耳其、希臘、俄羅斯)的體會和發展。

2.《愛裏聯合—享受豐盛的生命》,主要探索中世紀西歐地區(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的靈修傳統。

3.《和光同塵—在紛亂中活出真理》,重心放在自「宗教改革」以後,基督新教的靈修傳統在新時代的挑戰中如何邁向新里程。

三冊皆有一個共通核心—探索和重建現代人的靈性生活。

作者簡介

溫偉耀

溫博士早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物理學,以量子力學研究取得碩士學位,後轉為研究哲學及宗教學。1984年,取得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專研西方哲學及基督教神學。1990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專研中國哲學。199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兼任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傑出神學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亞洲神學中心研究員。近年受邀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等學府的客座教授。現在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榮休教授。

目錄

楊序 千錘百鍊始出來 楊熙楠
潘序 從古典到當代的搭橋者 潘怡蓉
自序 上帝的恩賜和選召 溫偉耀

第一章 認識基督教信仰傳統中的「靈修學」

第一部 認認真真地做個「基督信徒」—體驗、體會「基督教靈修學」
一、 究竟「基督教靈修學」是甚麽?
二、 「基督教靈修學」與「基督教教義神學」的不同取向和歷史發展脈絡

第二部 基督教靈修學與我的信仰歷程
一、 上帝在我生命中弔詭而奇妙的安排
二、 發現屬靈經歷的關鍵性
     1. 大學一年級的屬靈掙扎
     2. 牛津求學的發現

第三部 基督教靈修學的歷史發展及其中特別值得推薦的作品
一、 第一個時期:從第四世紀的修道主義至拜占庭帝國(第一世紀到十四世紀)
二、 第二個時期:中世紀的西歐(第十世紀到十六世紀)
     1. 中世紀—從開始到高峰時期
     2. 中世紀晚期的西歐
三、 第三個時期:從「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到近代(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
     1. 「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時期(十六世紀)
     2. 從「後宗教改革」到「啟蒙運動」(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
     3. 十九世紀的東正教與天主教
     4. 二十世紀的美國天主教與中國教會

第四部 「現代人的靈性生活」的挑戰
一、 都市化的生活特色
二、 「自我」的問題
     1. 放縱慾望與意志力薄弱
     2. 自我意識的糾纏
三、「親切關係」的轉型
     1. 人際關係的功能化(工具化)
     2. 「親近上帝」的淺薄化和功能化
四、挑戰

第二章 《聖經》的靈修學—與上帝相遇和對話的禱告生命

第一部 《聖經》中的屬靈經歷
一、 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有情意的無限他者
二、 基督教的「情意相遇」宗教經驗
     1. 宗教經驗—邁向超越領域的心靈體驗
     2. 尼雅圖論「宗教經驗」與「奧秘經驗」
     3. 以《出埃及記》三1-6為實例
     4. 《聖經》中的宗教經驗模式
三、 《聖經》中人與上帝有情意相遇的宗教經驗模式(1):上帝透過超自然的方式直接向人啟示自己
     1. 上帝向人「直接顯現」
     2. 上帝差遣他的「使者」代表自己去傳遞信息和在「異象」和「異夢」中向人顯現
     3. 「舊約」時代:上帝直接向人說話、與人對話
四、 《聖經》中人與上帝有情意相遇的宗教經驗模式(2):「新約」時代—上帝
主要以聖靈的身分向人說話、與人對話
     1. 上帝以聖靈的身分與人溝通,開展了上帝與人相遇的一個新階段
     2. 上帝與人相遇的新階段—聖靈繼任了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
     3. 聖靈雖然是在人心靈的深處與人相遇,但他同樣是一位有智慧、有情意的主體

第二部 《聖經》靈修學的實踐操練(1):關於禱告的經歷—如何聆聽和分辨出上帝的聲音?
一、 兩個基礎
二、 辨認上帝的聲音:是「熟悉」的問題,不是「公式」的問題
     1. 關鍵—「人的生命品格」和「人、神親密關係」比尋索「律則」來得重要
     2. 對上帝聲音熟悉的「直覺」
三、 識別上帝說話的特質
     1. 上帝的聲音帶著能力和權威
     2. 上帝說話的風格
     3. 上帝說話的內容
四、 實踐的問題:如何進行對上帝的聲音「熟悉」的操練?
     1. 調準專注
     2. 迅速回應
     3. 清除障礙
     4. 記錄檢討
五、 「三重亮光」的相互配合
     1. 聖靈感動和《聖經》真理的印證
     2. 聖靈感動和環境[際遇]的佈局

第三部 《聖經》靈修學的實踐操練(2):聖靈在人心靈中更新與扭轉的動力
一、 人與上帝和好後,內在心靈所發生的扭轉與更新
     1. 與上帝的關係及身分上的轉變
     2. 聖靈的內住與更新
二、 心靈轉化的具體動力結構
     1. 「即時的改變」(上帝當下的恩典,Gratia Actualis)—聖靈作為超然外來力量當下的抗衡與推動
     2. 「逐漸的改變」(上帝常駐的恩典,Gratia Habitualis)—聖靈的內住令信徒逐漸離惡向善

第四部 總結

第三章 修道主義的靈修學—寧靜、獨處與意志操練的工夫

第一部 修道主義的興起和歷史因緣
一、 修道主義興起以前的基督教修道精神
二、 四世紀修道主義急速發展的原因
     1. 外部的原因:當時整體社會的經濟和文化情況
     2. 內部的原因:教會信仰生活戲劇性的轉變帶來的墮落
     3. 先驅領導者的榜樣和魅力

第二部 修道主義的兩種模式
一、 走向獨處的生活模式(Eremitic Monasticism)—以聖安東尼為典範
二、 走向群體的生活模式(Cenobitic Monasticism)—以帕科繆、努西亞的本篤為典範

第三部 修道院的生活和體驗
一、 修道院的生活空間
     1. 教堂—群體敬拜的場所
     2. 依附教堂的建築—生活和靈修的場所
     3. 修院的院落(precinct)—自給自足的家園
     4. 綜合觀察:修院的生活空間「正常」嗎?
二、 修道院的生活節奏
     1. 早上的生活安排
     2. 下午的生活安排
     3. 黃昏到晚上的生活安排
     4. 晚間(夜半)的安排

第四部 修道主義的現代屬靈意義(一):獨處與寧靜
一、 「獨處」的兩種形態—「退修」式與「修道」式
     1. 「退修」式的獨處
     2. 「修道」式的獨處
     3. 再以「專業」的概念類比「修道主義」的生活模式
二、 修道主義體驗對屬靈生活的啟迪
     1. 尋索上帝—修道者為甚麼要追尋徹底獨處和寧靜的生活方式?
     2. 與上帝相遇的心靈空間—「逃離世界」的積極意義
     3. 進入修院高牆的深刻意義—《聖本篤教規》對靈性生命的啟迪
三、 探究修道者的心靈世界(1):「徹底獨處寧靜」是一種怎樣的經驗?
     1. 外在的安靜—寧靜的環境
     2. 進入內心的寧靜狀態
     3. 寧靜了,才聽見和熟悉自己內心的聲音和上帝的聲音
四、 探究修道者的心靈世界(2):他們是埋沒了生命的意義?
     1. 徹底的獨處和寧靜的狀態—基督教與東方宗教修為
     2. 徹底的獨處和寧靜並不孤單和沉悶
     3. 獨處卻不孤單—在與上帝相遇中向前邁進的旅程
     4. 從「與上帝的溝通」轉向關注「內在心靈的狀態」
五、 探究修道者的心靈世界(3):修道經驗與《聖經》的屬靈經驗
     1. 發掘與轉向—漫長時間徹底獨處和寧靜的結果
     2. 修為的深刻體驗不能取代建立親切的關係
     3. 從修道主義開始的天主教靈修學是「歧途」嗎?

第五部 修道主義的現代屬靈意義(二):意志力的操練
一、 甚麼是「意志力」?
     1. 「意志堅強」與「意志薄弱」
     2. 意志力(1)—能夠規範自己的自我推動力
     3. 意志力(2)—把持心思不被干擾的專注力
二、 堅強的意志必須訓練—運用堅強的意志過活
三、 修道主義運動的意志力訓練
     1. 「單純的保羅」拜師聖安東尼
     2. 「矮子約翰」的「順服的果實」
四、 意志力的操練和結構分析
     1. 作為一種「訓練」,而不是在於要「完成任務」
     2. 意志力的堅強和薄弱的分析
     3. 總結:堅強的意志力與屬靈生命
五、 在現代化的生活中實踐意志力的操練
     1. 高度現代化的生活—令我們意志薄弱的危機
     2. 在現代的生活中如何操練意志力?
     3. 結語

第四章 東正教的靈修學―不住的禱告與凝視天窗的眼目

第一部 引言:東正教―一個陌生的課題?
一、 東正教的信仰和傳教風格
二、 俄羅斯東正教的開始
三、 東正教傳入中國

第二部 東正教的歷史和信仰根源―拜占庭帝國
一、 第一階段:從建國至極盛然後中衰(公元330-867年)
     1. 帝國的建立(330-527)
     2. 帝國的全盛時代(527-610)
     3. 帝國的中衰(610-867)
二、 第二階段:由帝國的中興再至衰落而崩潰(公元867-1453年)
     1. 帝國的中興(867-1056)
     2. 帝國的再衰落與崩潰(1056-1453)
附錄:拜占庭帝國歷史綱要(330-1453)

第三部 孕育東正教的屬靈土壤―拜占庭帝國獨特的信仰生活
一、 東正教的屬靈氣質和特色(1):繼承「曠野教父」修道主義的靈修傳統
二、 東正教的屬靈氣質和特色(2):政治和宗教的「和諧共存」
三、 東正教的屬靈氣質和特色(3):拜占庭帝國時期的「耶穌禱文」和「聖像」論爭
     1. 關於「耶穌禱文」的論爭
     2. 關於「聖像」崇拜的論爭
四、 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到世界各地

第四部 「耶穌禱文」
一、 《俄羅斯朝聖者之旅》的屬靈體驗
二、 不住的禱告—從「意識」到「潛意識」
     1. 自覺的「意識」與不自覺的「潛意識」
     2. 另一種從「意識」植入我們「潛意識」的動力—不斷重複的經驗
     3. 高度現代化的社會—潛意識的戰場
     4. 操練「耶穌禱文」的獨特意義—從「意識」層植入屬靈的潛意識
     5. 操練「耶穌禱文」的困難
三、 操練「耶穌禱文」的靈修學根據
     1. 呼喊上帝名字的力量
     2. 屬靈的動作—舉首尊崇與俯首謙恭
     3. 重複誦念單一禱文的深刻意義
四、 重覆誦念短禱的操練—「耶穌禱文」的現代版
     1. 再思「耶穌禱文」的限制
     2. 「短禱靈修操練」—「耶穌禱文」的現代版操練方式倡議

第五部 聖像
一、 「聖像」是甚麼?
二、 聖像的靈修意義
     1. 用眼去看的靈修
     2. 指向「神聖的意識」和「屬靈的真諦」
三、 怎樣進行聖像的靈修?
     1. 選取你的聖像
     2. 擺放聖像
     3. 方式(一):靜觀聖像的屬靈經歷—專心凝視、默想、禱告聖像
     4. 方式(二):讓聖像成為屬靈潛意識的心靈背景圖像
四、 抗衡「凝視」的誘惑—現代人眼目的情慾
     1. 凝視的誘惑
     2. 聖像靈修作為抗衡「凝視的誘惑」
五、 如何鑑別「聖像」的優劣?可否以其他圖像取代?
     1. 我們不會用西方近代藝術的美感標準去評估一幅聖像的價值
     2. 聖像刻意不表現立體感,為了讓我們經歷體會被上帝所凝視
     3. 怎樣去選取屬靈上適合自己的聖像?

 

 

Institute of Sino-Christian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