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Theology
走向淵源— —現代漢語學術語境中的聖經研究
--    游 斌博士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only)

幾年前,與一位熱心中國學界基督教研究的人士交談,得知彼此的研究領域後,他問道:「在中國的大學裡面,還能進行聖經方面的研究嗎?」這個問題,實實在在地質問著現代漢語學術語境中聖經研究的生存根基:聖經研究的學術熱情到底要定位在哪裡?面向漢語學術界的聖經研究如何可能?

是啊,這是一個後現代之風狂吹的時代,我們不僅需要重新理解自己的現代傳統,還需要重新理解我們的老傳統,最後並需要對真正的原初文本重新作出理解,即對《聖經》作出真正的研究。

這樣說來,聖經研究不僅出自於對現代學術語境的關切,更出自於對古代淵源的信心。《聖經》作為基督教的經典文本,曾經為第一代的基督徒提供了第一縷的智慧之光。但是,當它經歷了傳統的流變和現代批判之後,它的光明已被弄得支離破碎,或是晦暗不明。要找到能應對今天五花八門的現代、後現代問題的真正智慧,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回到原初文本,將它本來的、完整的、一體化的意義發掘出來。我們可以稱之為「聖經淵源」。在它的視野之下,才能把流行的「傳統-現代」、「中國-西方」、「儒教-基督教」的二元景觀最終打破,而進入永恆真理的探求之中。

因此,用一句話來概括現代漢語學術語境中的聖經研究,其意旨就是要「走向淵源」。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面對的《聖經》只是一個文本,而文本並非就是淵源;更為重要的是,《聖經》就其作為文本而言,亦是一個多重傳統的堆聚和重疊,而我們要走近的淵源顯然不能等同於這些分散的傳統。舊傳統並不等於真精神。那麼,要走向《聖經》的淵源,我們可能的路徑何在呢?

海德格爾(M. Heidegger)對淵源與傳統的關係曾有精闢的說明,他說:「傳統把承襲下來的東西當作是不言自明的,並堵塞了通達源始『源頭』的道路,而流傳下來的許多範疇和概念,有一部分本來曾是以真切的方式從這些源頭汲取出來的。傳統甚至使這樣的淵源被遺忘掉。傳統使人們以為甚至無須去了解一下是否有必要回溯到淵源中去。」一方面,傳統將淵源顯現出來,另一方面,它又遮蔽著淵源。要走向淵源,就要去除傳統的遮蔽,將這一淵源本真地呈現出來。因此,聖經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將《聖經》中諸多傳統對淵源的遮蔽去除,這是「去蔽」的現象學。

去除傳統對淵源的遮蔽,並非是對傳統本身的去除。毋寧說,這是將傳統的積極意義揭示出來,即一定的傳統都是淵源的邏輯結果和歷史呈現,是淵源的實體化、現實化,「去蔽」的結果亦是找到呈現在傳統中的淵源。它對傳統的批判、消極意義始終是隱而不露的、間接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說,淵源在後來的傳統中以更本真的方式呈現出來。耶穌對上帝之道的人類史的闡明,從時間上說是《聖經》的新傳統,但在邏輯上它則更本真地呈現了隱藏在《創世紀》中的聖經淵源,打破了只局限於民族史內解說上帝之道的希伯來傳統。

從傳統中走向聖經淵源,或者可以稱之為「釋義學的聖經研究」,這是我們走向聖經淵源的第一步;但是,在現代漢語學術語境下的聖經研究,還有更重要的一步,就是讓這一聖經淵源走向中國思想語文,並化身其中,這是聖經淵源的重生之路,或者可以稱之為「生成論的聖經研究」。聖經淵源之活力所在,即在於它有自我演化、不斷更新的能力。它能夠而且應該化身於這一陌生的中國思想語文之中,形成新的基督教思想傳統。

這時,真正的問題發生了。我們之所以說有一個聖經淵源,是指它有一個實質性的、不可更改的意義。它不是形成於解釋之中,是一個解釋學的結果,而是形成於解釋之前,是解釋學的前提。就此而言,它是一個硬繃繃的實體,而不是風一般的精神。與此同時,中國之思想文化,是世界幾大富於原創性的文化體系之一。它內在而又獨立地有著自己的淵源,有著自己的原初意義結構。因此,聖經淵源進入中國之思想語文,說到底也就是進入中國文化這個淵源之中;漢語語境下的聖經研究,說到底也就是處理這兩個淵源之間的關係問題。就淵源所指的是一個具有實質性的意義實體而言,它們之間將不可避免地始終處於緊張和衝突之中。聖經淵源進入中國文化,必將脹裂中國文化的原初意義結構,而其自身亦將始終承受中國文化之淵源所帶來的壓力,處於隨時裂變的危險之中。但是,正如在西方歷史上,聖經淵源與希臘淵源間的永恆張力和衝突構成西方文明的生命,在中國歷史上,耶儒之間始終存在的抗爭和挑戰是中國思想的原動力一樣,這種聖經淵源與中國淵源之相互脹裂亦將是未來漢語基督教思想的活力之源。

現代漢語學術語境下的聖經研究將是一次「走向淵源」的思想行動,但它走向的決非是光禿禿的「淵源」。聖經淵源之原創力在於它能在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傳統,這些傳統乃是它的棲身之地。同樣,聖經淵源走向中國文化語境之時,亦是這些傳統在中國文化語境中的重生之時。中國文化語境中的聖經淵源,決非孤零零地居於一隅,而是活潑地棲身於彼時的中國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長成豐滿的文化身量。

聖保羅對成長於希臘文化背景之中的哥林多人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聖靈能夠造就全新的個人品質,聖經淵源也必將在漢語語境中造就全新的文化品質。這就是聖經研究在現代漢語學術語境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