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
汉语神学与公共学界

是期通讯的「文章分享」分别由张庆熊教授和王晓朝教授供稿,两位都是与研究所合作无间十数载的资深学人,一路走来见证着汉语神学运动的发展和路径,两位学人的文章都在言说神学与公共领域的当下关系。有趣的是两位学人在论述神学在公共领域的语态和法则时也间接反映出汉语神学的特性:张教授在〈政治神学、公共领域和政教分离〉一文中提及「信教公民和非信教公民的各种思想意识都可以参与到公共领域的商谈民主话语中去,发表自己的见解,经受来自各方面的理性批判,或被扬弃,或得到提炼,赢得其他公民的赞同,融入到整体公民的共识中去……这不仅因国家在与各种宗教和各派教会的关系上必须保持中立,由此才能保障公民的信仰自由,而且在于民主的法制国家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程序民主和公民共识基础之上的,它不依赖于任何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不应也不需与某种特定的宗教结成联盟关系……一旦他们进入到公共领域,固然可以从他们的信仰出发发表政见、批评社会,但不能以自己的信仰为理据,作为公共领域中的评判真理标准,他们的言论将在理性的批评与反批评、辩护与反驳的过程中融入公共领域的话语中。他们的信念和思想能影响别人,别人的信念和思想也能影响他们。」

另外王晓朝教授在〈既要研究宗教,又要研究神学〉也论及神学在公共学界的应有法则:「『神学』一词,泛指一切对神这个主题展开的思考、研究或学说。无论何人,只要对神这个主题展开反思,无论其思考的结论是神存在(有神论)还是神不存在(无神论),或是认为这个问题是不可知的(不可知论),或是认为这个问题目前尚未知晓(未知论),都是对同一认识对象反思的结果,都可以称作最广义的神学……如果人类从来没有思考过神的问题,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神学。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各主要宗教都有自己的神学,但神学依然像古希腊时代那样,教内有、教外也有……神学是思想与学说,神学是理性思维,神学是提升宗教品质的利器。面对独特的中国国情,学术界要继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宗教,也要继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神学。学术界要研究宗教,也不能忘记研究神学。只研究宗教,不研究神学(包括对神学的学术批评)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有害的。」

从读者感应的角度,两位学人的短文都言简意赅地说明自行生发于人文学界的汉语神学,其在教会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互动和互重;同时又说明生根于人文学界的汉语神学,其思想性、对话性和批判性的应有本质。对我来说,我会进一步诠释为,这种不谋而合再次体验了道风山的工作精神:「风随意思而行,事就这样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