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
无教会主义与汉语神学

二○一三年年底有机会赴东京及京都与日本学界就「汉语神学」作广泛交流,在访谈中也曾探问日本神学对日本学界的影响,其中少数日本学人提起曾对台湾老一辈长老会牧师有着颇深影响的内村鑑三(Uchimura Kanzo, 1861–1930)所倡导的无教会运动。在讨论中我们更发现汉语神学运动是在「国家转型、社会变迁和现代性」等大时代语境下诞生和繁衍,这与内村身处幕府与维新(1860–1880)两个新旧交替的大时代语境颇为相近。内村自小极端排斥基督教,到十七岁受洗入教,一生都在思考两个J的问题:如何忠诚于耶稣(Jesus)同时又能忠诚于日本(Japan)。内村经历了明治维新时期两个对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对待的时期:对西方开放(1882–1889)和敌视西方(1890–1902)。

在开放时期,他得益于可以赴美国研读神学(1884–1888),但同时却使他醒觉,所谓的基督教国家和建制的宗派教会与《圣经》所指的「教会」不能相提并论,遂萌生日后的无教会主义思想:坚决拒绝组识(行政人事架构、信条和礼仪),坚持以团契和研读《圣经》来践行《圣经》所言的教会生活;同时他认为,日本的学统(儒家、佛教、神道教、武士道)与基督教的关系不是排拒,而应是「接木」。

及至敌视时期,他就更积极思考基督教与日本文化的关系。在中日甲午战事(1894)期间,内村以英文撰写日本伟人传记《代表的日本人》。文中他强调其宗教神髓不是来自西方宣教士的启蒙,而是来自那些一生践行儒家忠孝和笃信神道(Shinto)敬天的日本圣贤之士。在该书的后记他更豪语壮言地指出,就是天下的基督徒都说他不合时宜,他将以武士道的不屈精神,以上主赐予他作为基督武士之名,势必反抗到底,绝不妥协。面对日益猖獗的国家主义,尤其是他发现美国在一八九八年所谓的帮助菲律宾独立,实际上却是其殖民政策的延伸,以及前数年的中日甲午战事,一九○四年的日俄战事和一次世界大战,更让他强调无教会主义和国家主义之间绝无妥协可言,同时更旗帜鲜明地提出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之呼声。从日本神学发展史的角度,内村鑑三位列日本神学开创时期的奠基者之一(土肥昭夫)。

汉语神学发轫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大陆的人文学界,从一开始我们就强调这个思想运动不是来自教会,也不是旨为传教,它是汉语知识人自发性对基督教学术进行知性(Verstand)的探索。本所的成立旨在建立有效的公共学术平台,聚合汉语基督教学人和其研究资源,使基督教学术与中国诸学术传统(儒、道、佛、当代思潮和马克思)进行对话和整合,同时也让立足于人文学界的汉语神学与多元传统的教会神学(原始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进行交流和合作,建立起教内和教外的互助精神,达至互相学习和互相丰富之双赢。从文化共融的角度,我们与内村鑑三在处理本国文化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时,确有类同但不尽相同处。内村鑑三对自身信念的坚持和牺牲,值得汉语神学人深思和借鑑。他在「国家转型、社会变迁和现代性」的语境下所处理的国家主义,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等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