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
景教与汉语神学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自1625年在西安近郊出土以来,延绵数百年的景教研究一直存在不少迷思。大家都说它是现时唯一实物证明基督宗教早自公元第七世纪年进入中国,但悖论是这一支教派却早自第五世纪的以弗所大公会议被判定为异端,因而其思想义理常被轻视;而景教源自的东方诸教会源流众多而繁杂,加上语言障碍又属小众教派,自然就更被忽略。

对西方人来说,基督教竟然早自公元七世纪已传播到中国,不难理解西方世界对中国这起传奇式的历史碎片,势必引发无限的浪漫想象。这种想象在二十世纪初什至引发一宗私卖景教碑事件,结果导至中国政府把景教碑列入国宝级文物,不予外借海外展览。对中国人来说,景教碑研究起始于明代天主教三柱石的李之藻,自然以天主教角度诠释;及至清朝士大夫以儒道佛或金石学诠释,再至十九世纪初基督新教牧师以新教圣经角度诠释。其实,歴代不同的进路都有捉错用神之困。

在二十世纪初,因应敦煌景教文献偶然被发现,景教研究再次被激活。中外学界遂把景教研究置于世界史、亚洲史和中国史的维度。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着东方亚述教会与梵蒂冈天主教于一九九四年十一月签署「共同声明」,承认双方基督论的合理性,景教更御下异端之名。从此,景教研究耳目一新,中外学界都展开下述不同的研究方向:

  1. 景教的母会是东方亚述教会,属早期基督教会四大语区之一。当时四大语区分别是希腊语、拉丁语、科普特语(古埃及语)和敍利亚语,因应不同语区的翻译和诠释而引发第五世纪的教义误判。
  2. 东方亚述教会的礼拜语言从古至今沿用亚兰语,他的神学传统源自着重字义和歴史释经的安提阿学派,同时也部分认受具希腊文化原素的亚历山大学派,属于「使徒统绪」的教会。
  3. 因君士坦丁堡主教涅斯多留(Nestorius)被逐事件,东方亚述教会自公元第五世纪后与拉丁及希腊教会有所疏离,但它的教会制度、礼仪、修道和神学间接保留了早期教会的传统。
  4. 在公元七世纪前后,东方亚述教会信徒沿着丝绸之路与中国建立频繁往来,及至第七世纪,当波斯萨珊王朝(Sassanid Empire)灭亡,为数可观的萨珊王朝的皇室后人和东方亚述教会信徒移居唐朝中国,景教也从此传到日本和韩国,随后几百年一直在中国边疆地区活动。至蒙古帝国兴起再次盛极一时,什至有景教僧代表元朝出使西方,与梵蒂岗教宗和欧洲多国皇室对质教理,其中景教僧马可什至被选为东方亚述教会牧首(相等于天主教教宗地位)。
  5. 景教常被批评过于倚重佛道专用词来讲解教理,引至耶佛道含混不清。但现今学界却发现景教僧对借用的佛道专用词颇为严谨,并不含糊,且在解说景教教理时,旁征博引叙利亚语教父教理,景教文献内含教父思想与古代汉语思想的整合。
  6. 东方亚述教会被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称为「受难者的教会」,千多年的宗教逼害从未间断。今天这个多灾多难的宗教群体依然什具活力地存在,全球信徒在四十万左右。

近年中国学界和教会界都在热论基督教中国化,无疑景教研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课题。自2010年起,我们一直与东方亚述教会商议合作,逐步系统地展开对叙利亚语教父的翻译和研究(新近成果是翻译摩普绥提亚的狄奥多若[Theodore of Mopsuestia]原典《教理讲授集》[朱东华译;香港:道风书社,2015]),爬梳东方亚述教会和景教的中外歴史,其神学思想与景教文典的关联,其礼仪和修道传统的独特性,景教/也里可温教的中国化经验,这些研究将大大丰富正在建设中的汉语神学。